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第四百五十一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(1 / 3)

1861年的时候,教育部一口气向英国和法国派遣了高达一百多名的官费留生,为了让这一批留生出国留,教育部至少需要花费数十万之多。

同时,由于帝国兴起了新式教育的风潮,帝国各行各业,尤其是从政的话对新式人才的需求量极大,一些新式人才的升迁速度也是超快。

比如去年开始陆续回国的首批留生,他们除了部分专业的理工人才进入帝国大,江南大等任教并且担任重要的科研研究外,很多生都是进入政府部门工作,而且起点非常高,一般都是直接进入内阁各部或者宫务厅秘书处等的中央机构任职,最次也是一个科长。

甚至有一个地质专业的生,直接进入了工商部矿物司担任担任煤炭处副处长一职。

成回国后就能够身居高位,这对于国内的无数子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!

虽然帝国已经进行新式教育改革数年,目前已经完全废除旧时科举,改革为特有的国家雇员考试。

但是对于子们来,求的本质依旧没有发生变化,那就是当官!

中国数千年来形成的官本位传统并不是那么轻易改变的,甚至这种官本位制度也是帝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的一大助力。

那些年轻子们为什么能够快速接受各类新式科,从埋首经直接到转眼各类新式科,不就是因为帝国的国家雇员考试里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吗。

他们要想考上去当官,就得习这些新式科!

如今人们发现去去留成回国后能够快速步入仕途。于是乎就是掀起了一场小小的自费留浪潮!

虽然帝国每年都会派遣大量留生到欧洲留,主要是去英国和法国为主。

但是官费留的名额非常宝贵。有着太多人竞争!

但是自费留就不一样了,自费留的话只要有胆子去万里之外。同时家庭经济比较富裕能够负担得起留费用的话,那么就能够自费留。

因此这两年开始,很多富裕家庭的子们由于竞争不到官费留的名额,逐渐开始自费留。

针对这些自费留的生,外务部也是会给予极大的帮助,积极帮他们联络留的校,解决一些生活问题,当然了,钱得你自己出。外务部只是发挥一些中介的作用而已。

不过受限于留费用的高昂,留生到英国留四年的话,大约需要总额三千英镑的花销,如此高昂的费用是普通家庭很难承担的。

哪怕是一些富商、大地主家庭,也很难拿出一万多圆来让家中的子弟去留,因此目而言,自费留的群体主要是富豪家庭里的子弟,同时也不是所有有钱人都会让子弟去留的,有胆量去万里之外留的人毕竟还是少数。

所以到1860年的时候。有十三名子通过外务部的途径自费留。

到了1861年的时候,这个数字直接番了一倍,有二十多名子通过外务部的途径自费到英国、法国以及普鲁士留。

虽然目前自费留的人还不多,远远比不上官费留生的数字。但也总算是从无到有,有一个算一个,总比没有好。

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帝国对于高水平的人才需求量极大。工商行业需要大量的行政管理以及技术人才,而官方也是需要大量精英人才充实官场。

觉得《清末枭雄》还不错的话,请把本站(jjsww.com)分享给您的朋友一起来看哦!
推荐本书,让《清末枭雄》火起来吧!

上一章 目录 +惊喜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