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第一百七十七章,呜呜和嘤嘤(1 / 3)

太子想到旧事,还是百思不得其解。

最早的时候,殿下认为表弟想去从军,是不是自己对他不好?太子殿下就有意的冷落表弟,过上几天见表弟当差总是勤谨的,不管自己是不是冷落于他,他都一样。

他拿那份儿银子,总是对得起的。太子殿下就释然,认为表弟想去从军是年少轻狂,可袁训并不是个轻狂浮躁的年青人;太子又认为表弟是年少热血,反正与年少有关。他加意的培养他,把表弟放在第一位,在心里比早几年就侍候太子的苏先和柳至还要重。

又有说流言之前车之鉴,太子殿下又相当的保护袁训。以至于太子为袁训办婚事以前,京里只有一定层面的人,才知道太子府上有这样一个宠臣。

忠勇王自然是早知道的,他碰钉子就在他早知道上面。不是早知道,这位王爷还不会碰钉子,也不会背后总让中宫骂他。

袁训中了探花,太子也如愿以偿把表弟安置在都察院,身居要职不说,还有一个相当好的空缺就要出来,南安侯在外官任上乞骸骨,皇上许他回京,却不答应南安侯告老,说南安侯是有经验的人,朝中需要这样的老人,给南安侯安在左都御史的位置。

等袁训再历练几年,南安侯恰好退去,这现成的就是一个职位。

都察院是维护封建统治正常秩序,和保障各体制平稳运转方面,一个重要的部位。权力大,大的事情往上奏请裁决,小的事情自己就可以作决定。它的两个最高长官,就是左右都御史各一。

殿下终于觉得可以放心时,然后殿下遭到这一盆冷水。这当头浇下来的滋味儿,激得太子殿下脸通红,手指哆哩哆嗦半天才稳住,把他面前回话的人早就吓得跪下,连声地叫他:“殿下,殿下?”

“啪!”

太子醒过神儿,就狂怒大作。一抬手腕,旋风般把拿起书案上一块砚台,对着地上狠狠摔去。墨汁喷溅得地面四处都是,砚台坚实是石头的,在地上不但没有碎,反而盒盖滑出去很远,殿中就“当当啷啷”出现无数响声和空荡处的回响声。

殿内的侍候人全跪了下来,殿外的侍候人伸头伸脑的来看,殿内传来太子的咆哮声:“去人,把袁训给我拿回来!”

这咆哮声由殿内直传到院子里大杏花树下面,惊得转角曲廊上挂的鸟儿扑楞着翅膀在笼子中扑腾,而太子妃缓步正走来,也让这出其不意的怒吼声惊得腿弯儿一软,她正在下台阶,险些踏空步子。

跟的丫头扶住她,太子妃颦眉担心:“去看看殿下为谁大动肝火?”一个丫头应声翩跹地过去,她穿着杏花儿红色裙子,体态轻盈如风。太子妃对着她的背影儿皱眉,怎么偏偏又是她往殿下面前去了。

真是各有各的烦恼。

丫头没过多久回来,缩头悄声儿地大气也不敢出。太子妃见到她的娇弱样子又冷冷眼神,丫头浑然不觉,小声地道:“回殿下,太子殿下在为袁训生气,派出一队人要把他拿回来呢。”太子妃就丢了怀疑丫头的心,那描得细细的眉头更加的拧着,在心底自语道,又是为了他?

对这个袁训,竟然比对苏先和柳至还要好呢?

苏先倒也罢了,苏先与太子妃没有关连。可是比柳至还要好,太子妃见到就是吃味的。太子妃出自柳家,柳至是她的堂兄弟。

去劝,还是不去劝?太子妃这一刻进退两难。进去劝,太子妃怕碰到太子大怒上的晦气。太子殿下是标准古人,奉行女子无才就是德,又推祟后宫不干政,并不能接受太子妃有时的“好意”。

但不进去劝呢,太子妃又忍不住想知道原因,袁训素来是太子殿下最喜欢的人,他能把殿下惹得暴怒还真是有本事。

袁训他干了什么呢?

太子妃打心里是希冀袁训能少得些儿太子的关注,在她心里总对袁训有种奇怪的嫉妒。她的婆婆皇后娘娘对袁训也不错,她很想讨好的小姑子瑞庆小殿下,也对这个袁训亲密,犹其是太子妃隐约听到瑞庆小殿下出宫去找袁家的那媳妇去玩耍,太子妃总是不快的。

盼着这个袁训惹得殿下生气,殿下把他远远的打发走才好吧。

人的嫉妒心很是奇怪,出来的也匪夷所思。太子妃本着这不应该出来的嫉妒,就还是往殿上去,打算去听个究竟,再充当舒缓殿下心情的知音人。

转弯处,两排甲士把太子妃拦住。他们叉手行礼:“回太子妃殿下,殿下正和人议事,您请回吧。”

太子妃冰冷着脸原地站了一会儿,才面无表情的转身回去。

又一次,她被挡在这正殿的外面。后妃女眷是不可以议事的,总有一些事情,终身与她们无缘。

……

校场的看台上,项城郡王的脸色很是难看。从袁训上台,项城郡王就一直盯着他,盯到郡王他自己一肚皮火气出来。

他在想陈留郡王搞什么鬼!

两个郡王从进京后,一步接一步的,没有事先商议过,把皇帝逼到对他们安抚再安抚的地步上,都是人精中之鬼。

他们两个可还不好,要是好得背地里再商议商议,只怕把宫门侍卫也带走去打仗。

陈留郡王不喜欢项城郡王,但对项城郡王治军打仗却还是佩服的。项城郡王也一样,他不喜欢陈留郡王,他们中间有一些前代旧事解不开,妨碍后代也不能为好,但项城郡王也一样认为最精明的郡王应该是陈留。

看,陈留郡王娶到辅国公的长女,项城郡王就没到手,不得不转娶他人。这是后代的他们中,存在的一点的小矛盾。

有了这样的认识在前,项城郡王不得不瞪住袁训,寻思陈留郡王又玩什么鬼花招?

这位自称袁训的年青人,他正在比刀术。他的一招一式里,无不充满陈留郡王家传刀法的身影!

而就在刚才,他骑马射箭时,一弓发数箭连中靶心的功夫——这是在安家相看宝珠时,让阮梁明等人逼着显摆过的——这是辅国公府家传的绝技!

这个小子,有辅国公的功夫,又有陈留郡王的功夫,说他和陈留郡王没有半点儿关系,项城郡王是万万不会相信的。

但苦思苦想,项城郡王也想不通接下来是什么戏码?

而陈留郡王让他的人——显然这姓袁的是他的人——陈留有这样的人,不直接纳入麾下,而是在这看台上招摇,是为了当众显他的身手,好为这个年青人谋官职吗?

这也有可能啊……。项城郡王这样的想着。

不容他想太久,校场外来了几匹快马。看台上的两位郡王和官员们全看在眼中,苏先头一个站了起来。

苏先一站起来,余下的官员们全都起身。比苏先官职大的两位大人,更知道苏大人是太子的心腹,不敢不陪他起身。

苏先陪同项城郡王好几天,项城郡王也知道他的身份。见官员们一个接一个的整齐站起,项城郡王自然对陈留郡王看过去。

他们再不和,此时是同在京中,互相总得关注关注。他见到陈留郡王松了一口气,面带笑容的也起了身。

项城郡王认得苏先,陈留郡王自然也认得苏先。苏先这一起身,陈留郡王即刻清楚是太子殿下的人到了。

因为苏大人满面笑容,半点儿不担心中,还对着台上袁训笑眯眯看了看。

来的人,与小弟有关。

陈留郡王由眼风中看出玄虚,就起来得也不担心。眼风中,项城郡王总觉得自己让蒙着一层,但见陈留郡王的人已随着他起身,校场中呼呼拉拉大半边儿的人都木桩子似站着,项城郡王骂骂咧咧的也只得起来。

余下的全是他的人,也呼地整齐站起。

随着官员和郡王们的起身,台下看热闹的人也觉得发生不对,他们正扭脖子前后左右的看,就听到有人大喝:“奉太子殿下命到此公干,让路让路!”

这一行人马直到台下,为首的是长陵侯世子,他传的是殿下之命,殿下要快些拿人回去,长陵侯世子马也不下了,面对郡王们毫不觉得失礼,不卑不亢往上拱一拱手:“两位郡王,太子有令,让袁训随我们回去!”

袁训皱眉,瞪他一眼!再转向苏先,毫不掩饰的瞪他一眼,除了是你小子背后告状,就再找不出第二个人!

长陵侯世子和苏先一起笑了,世子挑眉头,袁训深得殿下的宠爱,偶然看他吃瘪,世子总是能开开心。

“袁大人,您身在要职,非一般人可比,跟我们回去吧?”长陵侯世子取笑道。他傲然的居然不过问郡王,项城郡王一面不悦,想太子党果然名不虚传,算是京中第一党!又一面猜疑,皇上亲口答应校场上征兵,太子殿下没有出面阻拦的道理,太子贸然派人过来,又有什么原因呢?

眼皮只沉上一沉,再抬起来时,见袁训已走到看台下,他的马有人牵来,他正在上马,长陵侯世子正在对他笑,说了一句什么嗓音太低,项城郡王没有听到。

此时就是空中的风,对项城郡王来说也古怪极了。最让他奇怪的是,陪同他们来的官员们没有一个觉得奇怪的,全是一脸轻松自如,有人还低声在交谈,看那表情说的就是别的事,与此地看台上无关的事情。

他们都不认为太子殿下在有圣命允准的前提下,带走这个人不对吗?

项城郡王紧紧的锁起眉头,正觉得自己的探子有打听不到的事情时,正想着陈留郡王不阻拦,自己要不要出一声,言明到这里的人全归他和陈留郡王管,这是皇上都答应的事情,一声暴喝响彻校场。

看台的另一侧,梁山小王爷跳起来喝道:“姓袁的,我要定你了!别跟着那软蛋走!”

长陵侯世子恼得“唰”,马上一拧身子,手中铜梢儿马鞭子指定过来!要不是正在当差,世子又要冲上去和小王爷打上一架。

梁山小王爷则铜铃眼瞪起,双手叉腰,上半身不住摇晃,用架势无声地挑衅着,你来你敢过来!

如果他旁边没有人劝他,以小王爷的性子,是一定要大骂的,爷爷我等你!这是他惯常用的口吻。

长陵侯世子铁青着脸,一动不动就指住他。

他当差不能先动手,但这欠揍的小王爷敢上来,世子心想算你妨碍我公务,我正好揍你!加上小袁和苏先,我们仨儿不管你有多少人,也把你打趴在这里。

梁山小王爷不是不想冲出去,他是头一天就登校场擂台的人,他在打架上面从来不给他的爹丢面子,是他的两只手臂,各让几个幕僚攥住。

左边手臂是三个幕僚,右边手上是四个幕僚,这下子小王爷身边可足够挤的慌。在小王爷身后还有一个年长的幕僚受惊吓地道:“世子爷您可不能这时候插话,他们正当着差呢,”妨碍公务,和寻常打架可是两件事情。

小王爷每回和太子对上,幕僚们都是用足了心思来推敲这场架应不应该打,此时这架,明显是犯不着打的。

梁山小王爷就恼火地更摇动着身子,他本就生得粗壮,膀大腰圆,这一晃动活似头黑熊在这里示威。长陵侯世子瘦弱高挑,像只小鸡子似的指住他——此时离开太过丢人——世子爷对世子爷,就一动也不动。

觉得《侯门纪事》还不错的话,请把本站(jjsww.com)分享给您的朋友一起来看哦!
推荐本书,让《侯门纪事》火起来吧!

上一章 目录 +惊喜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