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第三十二章 你的水平(2 / 3)

这十几个问题,也不是所有的都必须通过实验解决啊!</p>

比如那个大迎角气动不确定性机理,其实在解析F-22机体的时候,就已经获得了充足的数据,现在的他只是缺少一个简略的方法将其组织起来而已。</p>

----或者说明白一点,他已经有了答案,但是不知道怎么写出来。</p>

“陈教授,您说的我明白。”</p>

“不过,之前在看您的笔记本的时候,我也有一些心得,想跟你聊一聊。”</p>

“比如说这个大迎角气动不确定性问题,我感觉它其实是有办法解决的----尤其是在以细长体为模板进行分析的时候。”</p>

“您看啊,这个问题的本质,实际上是为了解决细长体飞行器----比如导弹、战斗机,在进行大角度机动的时候所产生的绕流非对称问题。”</p>

“它的难点在于,细长体飞行器在跨音速、大迎角的情况下,绕流和气动特性过于复杂。”</p>

“但是,无论多复杂,其实它最终都可以分解成几个问题。”</p>

“第一个,迎角30度以上时的非对称分离前涡体;第二个,达到法向力的横侧向气动力;第三个,前涡体的随机性。”</p>

“这些问题导致我们在求解Navier-Stokes方程的时候,迎角越大,线性越差,最后几乎变成了随机的。”</p>

“但如果我们找到一个补充机制,能消减Navier-Stokes方程的随机性呢?或者说,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某种外形设计,降低非对称涡场的产生概率呢?”</p>

陈念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推论,其实,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已经知道了。</p>

对称+字布局会诱导非对称前涡场的产生,放大气动不确定性,要解决这个问题,最好的方案要么是扁平前翼布局,类似于乘波体,要么是非对称前翼,类似于某些可以直角转弯的地空导弹。</p>

但怎么从问题推导到结论,这就有点超过他的能力范围了。</p>

----不过,哪怕仅仅是这样,一旁听着的陈果也已经惊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。</p>

他居然能想到用Navier-Stokes方程来求解细长体的绕流问题?</p>

不对,他居然能说得清楚大迎角气动不确定性的基本原因?</p>

这东西自己在笔记本里可没写啊!</p>

要知道,自己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就一直专攻空气动力学中的大迎角力学方向,而大迎角气动不确定性,就是其中最难的一部分。</p>

很长时间以来,国内的航空研究领域对这个问题都没有一个稳妥的解法。</p>

那时的解决方案是什么?</p>

觉得《星火》还不错的话,请把本站(jjsww.com)分享给您的朋友一起来看哦!
推荐本书,让《星火》火起来吧!

上一页 目录 +惊喜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