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第三十一章 明以洞察,哲以保身(1 / 3)

东吴的国主孙权精通于制衡之术。</p>

他极善于平衡江东各股复杂的派系。</p>

而他这份独有的制衡。</p>

表面温婉,可背地里不知道染上了多少鲜血!</p>

为了达到绝对的平衡,江东内部的三股派系,孙权始终在削弱、维系与扶持的抉择中。</p>

倒是陆逊最是通透…</p>

赤壁之战后,有人的权利太过强横,所谓——“功高震主!”</p>

以孙策旧部周瑜为首的“淮泗征伐”一派…理所应当要削弱。</p>

以本土氏族“顾、陆、朱、张”为首的江东一派也要扶持与加强,以制衡“淮泗”一派。</p>

至于中间夹着的,则是淮泗派中的分支,以鲁肃、诸葛瑾为首的“淮泗流寓一派”!</p>

所谓三足鼎立!</p>

大的“三国”鼎足而立!</p>

可各国内部,又岂不是夹杂着“小三国”呢?</p>

这些小三国又岂不是鼎足而立,互相制衡?</p>

至于周瑜背叛。</p>

并不是广义上的背叛。</p>

那时候,整个大汉都在传言,益州要出天子、吴懿的妹妹要做皇后。</p>

偏偏那时候周瑜放弃在南郡与曹操的对垒,提出要西进巴蜀。</p>

巴蜀、江东数千里之遥,周瑜带兵进去了,孙权还能控制的住么?</p>

之后嘛…</p>

孙权的眼神明显闪躲了几下,不过很快,他又变回了那个威仪棣棣的东吴国主。</p>

“伯言说笑了,兄长逝世时便嘱咐我,内政不决问张昭,外事不决问周瑜,我示公瑾如长兄,长兄于我何来背叛?至于公瑾的死,孤痛心疾首!”</p>

话虽这么说,可很明显孙权望向陆逊的眼神变了,变得亲和了不少。</p>

俨然,他对陆逊恢复了信任,且这份信任外,又多出了一分惊喜。</p>

“伯言先退下吧!”</p>

“唯!”陆逊拱手告退。</p>

待得他走远,孙权的儿子孙登从帷幕后走出。</p>

孙权朝他感慨:“除了孤,想不到陆伯言成了最通透的那个!”</p>

孙登目光灼灼,感慨道:“是啊,父亲麾下又多了一个可堪大用的帅才。”</p>

觉得《三国:关家逆子,龙佑荆襄》还不错的话,请把本站(jjsww.com)分享给您的朋友一起来看哦!
推荐本书,让《三国:关家逆子,龙佑荆襄》火起来吧!

上一章 目录 +惊喜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