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 X

第八十七章 敢叫东吴换日月!(1 / 3)

——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。</p>

方才诸葛亮与马谡都在气头上。</p>

一个是对亲自培养的“继承人”的失望,一个是对凭空冒出的关云旗不服。</p>

反倒是在门外的杨仪看的最是真切。</p>

经杨仪这么一提醒。</p>

诸葛亮跪坐到竹席上,轻轻的扣了下桌面,过了许久,他方才沉吟道:“威公的意思也是,将成都的难题作成问卷,试着考验下此关云旗么?”</p>

杨仪是关羽举荐给诸葛亮的,起先,他是曹军的主薄,近来才投奔关羽,任命为功曹,派他西行去见刘备。</p>

刘备与他谈及军国大事,觉得这杨仪言辞得体,有一些见识,故而将他留在蜀中。</p>

又因为是荆州人,杨仪就一直侍奉在诸葛亮的身边,算是诸葛亮信任之人。</p>

总归年龄稍大一些的缘故,做事比起马谡要沉稳许多。</p>

最起码…这个时期,还没有表现出随着年龄、官爵增长后的恃才傲立、急躁狭隘!</p>

“下官也只是提议,具体如何,还要军师与主公定夺。”</p>

杨仪拱手…</p>

诸葛亮沉默了下,他徐徐起身,抬起头保持着仰望天穹的姿势,表情凝然不动。</p>

一头乌发被风吹起,有几丝零散地覆在苍白的面颊上,使得整个人透出一股深邃的沧桑与悲凉。</p>

“可悲啊!何其可悲啊?”诸葛亮轻声喃喃,“巴蜀之地的破局之策,我与主公尚且一筹莫展,却…却最终要问一个远在千里之外荆州的公子么?”</p>

因为这句话,此间书房,像是一下子被冷凝的气氛覆盖。</p>

杨仪不敢说话…</p>

诸葛亮却依次列举起来,用的还是马谡的话。</p>

——“张鲁降曹,逆贼南征在即,成都府库无粮!凑不出抗曹之军资!”</p>

——“益州各郡,氏族囤积居奇,物价暴涨!”</p>

——“还有…益州初定,有限的田亩、府邸又要分给谁呢?那些西征的旧部?内应的东州功勋?还是这益州本地人呢?”</p>

一共三个问题,每说一个问题,诸葛亮均会微微停顿一下。</p>

这三个难题已经苦恼他许久了。</p>

他向左踱步,待行至门口,他停住脚步默默地停了一会儿,凝目看着这一片寂静平和下的军师将军府。</p>

又有谁知道,这表面平和下,暗潮的波涛与汹涌呢?</p>

呼…</p>

轻轻的一身叹息,诸葛亮扬起手。</p>

“威公,你去吧,你去替我考教下这位云旗公子!”</p>

“你说的对,是不是有真才实学,总该亲自派人考验一番!”</p>

“若他当真能料准江东奇袭荆南,也当真猜透了合肥战场走势,或许…他的想法,真的能帮到成都,也帮到主公!”</p>

这…</p>

杨仪微微一怔,他拱手道:“可…此事是幼常提起的,考教之人也理应是他吧?”</p>

“不能是幼常。”诸葛亮目光坚定:“需得是伱!”</p>

言外之意…</p>

这本是年轻人之间的“争强斗胜”,又岂能派一个年轻人去做考官呢?</p>

至少,他诸葛亮要确保,这是一场公正的考验!</p>

…</p>

杨仪从军师将军府邸中走出时,手中已经多了多出了一封竹简。</p>

这是诸葛亮亲笔所书的“考卷”,三道考题,依次列举。</p>

呼…</p>

杨仪深深的呼出口气。</p>

他感慨道:“刚到益州一个月,不曾想,又要回荆州了。”</p>

想想这千里之遥的路途,杨仪难免一阵唏嘘。</p>

倒是这时…</p>

“威公…”</p>

一道轻微的声音传出,杨仪注意到是巷口传来的,他无需扭头,已经听出这是马谡的声音。</p>

当即轻微摇头,往那巷口走去。</p>

马谡又一次展示出了他眼界过人的一面。</p>

“军师,可是要派威公赴荆州,考验那关麟?”</p>

杨仪微微抬眸,“幼常如何得知?”</p>

“这还不简单?”马谡笑着解释道:“关将军一封‘罪己书’传来,一封急件传来,言之凿凿,除了要‘推举’他那儿子外,不就是要让那关麟赴成都,得诸葛军师栽培吗?”</p>

“可军师何等人物?岂是随便阿猫、阿狗就能成为其弟子的?”</p>

说到这儿,马谡昂起了胸脯,“可一边是关将军的请求,一边又是如今益州的内忧外患,我提出的这考验之法,一来可以验证那关麟的成色,二来,若关麟答得不好,答得不对,也可以替军师间接的回绝了关将军…如此,岂不是两全其美?”</p>

马谡一边说,还一边得意的笑,仿佛一切尽在他的掌控。</p>

杨仪也犯不上跟这小辈计较,当即笑道:“人言‘马氏五常,白眉最良’,可我与季常交谈,季常却说他五弟幼常才是‘最良’,今日一观,幼常还真是带给我无限惊喜啊!”</p>

觉得《三国:关家逆子,龙佑荆襄》还不错的话,请把本站(jjsww.com)分享给您的朋友一起来看哦!
推荐本书,让《三国:关家逆子,龙佑荆襄》火起来吧!

上一章 目录 +惊喜 下一页